一向以“楷模”自居的楷模家具,近日可发生一件不那么“楷模”的事情。有媒体报道,在今年3.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,家住哈尔滨的张瑞芹女士在居然之家购买了一套楷模家具。据当时的导购员小姐介绍,店里所有的产品均为南非黑胡桃实木家具或水曲柳实木家具。不料,买回家后,张女士发现,这些号称“全实木”的家具并不像他们导购员所说的“货真价实”。当其找到该店负责人,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之时,楷模家具导购员又改口称是所售家具为板木家具。
5月20日,张瑞芹女士将家具折断后,发现所购家具既不是实木家具,也不是后来改口的板木家具,而是一层木质的薄皮包着的“纸壳馅”的家具。对此,张女士表示非常气愤,她认为楷模店欺诈销售,要求其支付双倍赔偿,并同时要求居然之家履行之前的承诺,将楷模专卖店清除出场。
而该店负责人陈海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他们店销售时口误,卖给张瑞芹女士的家具实为板木家具。而目前,除了出事门店负责人以外,楷模家具方面对此事并无后续回应。
楷模家具一向以营销培训扬名于行业,不仅周周培训,月月检阅,而且从不间断,同行只能望其项背。这次出现“伪实木”事件,却将责任归咎于导购员,让人不禁怀疑对楷模家具平时培训的内容产生怀疑。
“雾里看花”的实木家具
记者暗访深圳多家卖场时发现,除去板木家具,号称“全实木”的家具在整个卖场中所占比重相当大,售价也往往比其他材质的家具高出两到三倍;而即使介绍上没有标注全实木材质,不少导购员在售卖的过程中也经常有意无意的表示“家具使用了某某木”。
据某卖场市场部爆料,真正的完全实家具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,因为对于一款家具而言,使用多种木材的情况十分普遍。按照行内“规矩”,只要实木材料超过30%,就可以打着“实木”家具的招牌卖。而实际可能只有部分主料是实木,其他辅料则是一些板材经过贴皮处理做成仿实木。但是,这样标注为“实木”而实际仅为部分实木的家具,售价却超出成本的好几倍。同时,他还表示,消费者通常会觉得一款家具上反复出现同一纹理的木头非常漂亮,但那多半是贴上三聚氰胺纸的仿实木家具。
而消协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,由于实木家具的分类较为复杂,销售商们常常用乱七八糟的“概念”将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:比如将“实木贴面家具”说成“实木家具”,或将“实木家具”与“全实木家具”相提并论。而消费者在选购实木家具的过程中,一定要检查该家具是否提供产品标志、产品使用说明、产品质量明示卡等,而树种名称一定要包含中文名和拉丁名的完整标示,并且检查整件家具是否为同一种材质;同时,消费者还应向企业索要产品质检报告,用材树种鉴定报告,仔细询问经销商有关生产细节,要求其出具相关证明;以便将来出现质量问题时,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维权成功。
实木家具“不实在”非个案
其实,楷模家具“纸壳馅”事件并非个案。2012年1月,家住重庆市的李先生专程赶到广州番禺,购买了一套价值1。9万元的千代伊丽莎白全实木儿童家具。而当李先生将家具风风火火的运回重庆一看,衣柜在运输途中有一点损坏,裂开的地方连中密度板都不是,完全是纸夹板。李先生多次找到经销商和厂家,却始终得不到回音。
而拥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来自巩义的张先生。去年,他花3万多元买来的名贵“实木”家具,因为不小心碰掉了外表烤漆,发现所号称的全实木家具竟是纸壳和发泡剂压制而成。张先生为此气愤不已,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维权。